汇编整理/海东山客,图片/网页(感谢)
屈原《天问》有言:
- 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?冯翼惟象,何以识之?
(瞢(méng)暗:混沌不明貌。冯(píng)翼:混沌空蒙貌。冯,通“凭”,满。象: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。)
- 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?
(圜(yuán):同“圆”,指天。营:筹谋。度:规划。)
这是关于宇宙和天体最朴素的提问。
关于宇宙的基本词包括:
宇宙、天体、天地、万物、混沌、鸿蒙。
(日月、天空、上天等有关的字词成语另辟单元)
有宇宙含义的主要单字包括:
天、地、大、太、宇(空间;天地之间)、宙(天空;古往今来的时间;时间的总称)、乾(天)、坤(地)、鸿(大)、蒙(云气)、灏(水势广大;广大)、皇(大)、穹(天空)等。
有关宇宙的重要词汇和成语包括:
【混沌】 hùn dùn ①(名)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:~初开。②(形)糊里糊涂、无知无识的样子。
【乾坤】 qián kūn (名)《易经》的乾卦和坤卦,借指天地、阴阳或江山、局面等:扭转~(根本改变已成的局面)|一举定~。
【宇宙】 yǔ zhòu (名)①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。②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(“宇”指无限空间,“宙”指无限时间)。哲学上也叫世界。参看“空间”、“时间”。
【瞢暗】méng àn 同“瞢闇”。谓昼夜未分,混沌不明的样子。战国 · 屈原 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冥昭~,谁能极之?”|在那遥远的古代,世界尚处于~之中,天地未分,万物混沌一片。
【玉宇】 yù yǔ (名)①传说中神仙住的华丽的宫殿:琼楼~。②指天空,也指宇宙:~澄清。
【洪荒】 hóng huāng 混沌蒙昧的状态,借指太古时代:~时代。~世界。
【鸿蒙】 hóng méng ①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,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“鸿蒙”;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:~初辟。 《庄子·在宥》:“云将东游,过扶摇之枝,而适遭~。” |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二:“又试问~初辟时,又哪里有贫富贵贱?” 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我所居兮, 青埂 之峰;我所游兮,~太空。”②迷糊;混沌;浑噩。《吴礼部诗话》引 元 王履 诗:“半生堕落忧患界,万事元在~间。” | 清 龚自珍 《世上光阴好》诗:“静原生智慧,愁亦破~。”
[近义]:混沌/冥昧/太始
【冥昧】 míng mèi ①指天地未形成时的混沌状态。《易纬干凿度》卷上:“一阳二阴,物之生于~,气之起于幽蔽。” | 唐 李义府 《承华箴》:“邃初~,元气氤氲,二仪始阐,三才既分。” ②幽暗。三国 魏 阮籍 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跃潜飘之~兮,濯光曜之昭明。” | 唐 李白 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此中~失昼夜,隐几寂听无鸣蝉。” ③犹蒙昧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 莽 明知之,而~触冒,不顾大忌,诡乱天术,援引史传。” ④犹冥默,沉默。宋 王禹偁 《拟裴寂祷华山文》:“余志若是,神心则那,苟无言而~,俾没世以蹉跎。”
[近义]:混沌/鸿蒙/太始
【灏气】 hào qì ①弥漫在天地间之气;大自然之气。唐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悠悠乎与~俱而莫得其涯,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。”|宋曾巩《八月二十九日小饮》诗:“烦蒸翕已尽,~乃浮薄。”|清吴伟业《缥缈峰》诗:“~凌泬寥,一身若冰雪。”②正大刚直之气。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》卷十:“傅远度汝舟,奇思~,高出一世。”|清汤增璧《崇侠篇》:“自道德坠地,士或儇薄无行。非有真体之内充,~之磅礴,而樽酒之间,诟誶交作,往往慾挞於市朝,以泄一时之忿。”
【后皇】 hòu huáng 即后土、皇天,指地和天;天地的代称。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后皇嘉树,橘徠服兮。” 王逸 注:“后,后土;皇,皇天也。” 宋 范成大 《峡石铺》诗:“后皇嘉种不易熟,野草何为搀岁功!” 明 何景明 《雨颂》:“后皇惠鲜,终悔其伤。”
【区宇】 qū yǔ ①境域;寰(huán)宇;宇宙;天下。 唐 元稹 《贺诛吴元济表》:“威动区宇,道光祖宗。” 宋 陈亮 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本朝混一区宇,是观因以不废。” 郭沫若 《遍地皆诗写不赢·七里山渠》诗:“相传在昔有 盘古 ,劈开混沌造区宇。当今 盘古 即人民,排山倒海非虚语。”②殿宇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清凉宣温,神仙长年,金华玉堂,白虎麒麟,区宇若兹,不可殫论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 君瑞 定睛视,见琉璃碧瓦浮金紫,若非 普救 怎如此? 张生 心中犹疑贰,道:‘普天之下行来,不曾见这区宇。’”
【太始】 tài shǐ 古代指天地开辟、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太始者,形之始也。” 张湛 注:“阴阳既判,则品物流形也。” 三国 魏 阮籍 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登乎太始之前,览乎忽漠之初。” 隋 薛道衡 《隋高祖颂》序:“太始太素,荒淫造化之初。” 清 戴名世 《睡乡记》:“睡乡者,莫知其处。或曰‘太始之初,六合之外’。”
[近义]:混沌/鸿蒙/冥昧
【天步】 tiān bù ①天之行步。指时运、国运等。《诗·小雅·白华》:“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” 朱熹 集传:“步,行也。天步,犹言时运也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阳消阴息,故天步屯蹇;否剥成象,岂足多讥?” 唐 李邕 《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》:“天步未亨,人事将殆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言郭昭选札子》:“国初草创,天步尚艰。” 清 陈梦雷 《抒哀赋》:“嗟天步之踖躩兮,长蛇洊其肆虐。” 庞树柏 《朱舜水祠落成征题敬赋》诗:“迍邅天步遘阳九, 朱明 痛失皇纲纽。”②谓天体星象的运转。 南朝 宋 鲍照 《舞鹤赋》:“匝日域以回骛,穷天步而高寻。” 唐 王勃 《驯鸢赋》:“神周天步,郁霄汉之(弘)图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阮尚书年谱第一序》:“公仰能窥天步,俯能测海镜,艺能善辊弹,聪能审律吕。”
【天行】 tiān xíng ①天体的运行。《易·干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行者,运动之称……天行健者,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,周而复始,无时亏退。” 唐 韩愈 《重云李砚疾赠之》诗:“天行失其度,阴气来干阳。重云闭白日,炎燠成寒凉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夫天行不能无岁差,况鬼神乎?”②指流行病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广知》:“船底苔,疗天行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又谁知遇天行染了这场儿病疾,险些儿连性命也不得回归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千金藤》:“﹝千金藤主治﹞霍乱中恶、天行虚劳疟瘴。”《古今小说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“ 柳宣教 感天行时疫病,无旬日而故。”
【天路】 tiān lù ①天上的路。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美往昔之 松 乔 ,要 羡门 乎天路。” 唐 陈子昂 《春日登金华观》诗:“还逢 赤松子 ,天路坐相邀。” 清 谭嗣同 《崆峒》诗:“隔断尘寰云似海,划开天路岭为门。”②指高远的路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》诗:“险径无测度,天路非术阡。” 唐 王维 《双黄鹄歌送别》:“天路来兮双黄鹄,云上飞兮水上宿。” 清 陈恭尹 《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》诗:“抠衣陟天路,百里上积雪。”③上天的法则。犹天道。《文选·班固<幽通赋>》:“既仁得其信然兮,仰天路而同轨。”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“人道既然,仰视天道,又同法也。”④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。《宋书·律历志中》:“是以臣前以制典余日,推考天路,稽之前典,验之食朔,详而精之,更建密历。”⑤指京都。 前蜀 韦庄 《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》:“未归天路紫云深,暂驻 东阳 岁月侵。” 宋 曾巩 《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》:“学则知经,文则能赋。矧曰方闻,扬声天路。”⑥喻及第、出仕等。 唐 王建 《山中寄及第故人》诗:“如何弃我去,天路忽腾骧。” 宋 曾巩 《送关彦远赴河北》诗:“诗作士林夸刻烛,赋成天路喜同时。” 清 方文 《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》诗之二:“顾盼二三子,比翼翔天路。”
【万化】 wàn huà ①万事万物;大自然。《申鉴·政体》:“恕者仁之术也,正者义之要也,至哉,此谓道根,万化存焉尔。”《汉书·京房传》:“ 房 对曰:‘古帝王以功举贤,则万化成,瑞应着。’” 颜师古 注:“万化,万机之事,施教化者也。一曰万物之类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:“心凝形释,与万化冥合。” 清 曾国藩 《复刘霞仙中丞书》:“妃匹有笃恭之德,乃足以奉神灵而理万化。”②各种变化;变化万千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人之形者,万化而未始有极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叹老》诗之一:“万化成于渐,渐衰看不觉。” 明 王世贞 《艺苑卮言》卷三:“语虽合璧,意若贯珠,非书穷五车,笔含万化,未足云也。”
【野尘】 yě chén 天地间的游气、尘埃;野外的尘埃。南北朝 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:“烟归八表,终为野尘。”
【天旋】 tiān xuán ①天体旋转。常用以形容气势雄伟或景象壮观。 汉 扬雄 《羽猎赋》:“壁垒天旋,神抶电击。” 唐 杜甫 《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》诗:“天旋 夔子峡 ,春近 岳阳湖 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过刘贡甫》诗:“天旋日月不少留,称意人间宁易得。”②比喻巨大变动,常与“地转”连用。参见“ 天旋地转 ”。
【坍缩】 tān suō (动)天体体积缩小,密度加大:~星。
【神道】 shén dào ①<书>(名)天道;神奇莫测的理论。②(名)坟墓前的甬道:~碑。
【宙外】 zhòu wài 犹天外。《南齐书·乐志》:“粹训宸中,仪形~。”
【世宙】 shì zhòu 宇宙;世界。 清 陈金城 《建威将军江南提督忠愍陈公神道碑文》:“﹝ 陈化成 ﹞善论史,谈及 马伏波 铜柱则喜其成, 岳忠武 金牌则悲其败。愤懣哭泣,如身为之,有担当~气概。” | 章炳麟 《四惑论》:“信神教者以为天公巨灵,特生人类以蕃其种,以润色其~。”
【紫宙】 zǐ zhòu 宇宙;上天;高空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构象台》诗:“网~兮洽万品,冠璇宇兮济群生。” | 唐 徐彦伯 《南郊赋》:“告~之成功,定皇天之宝位。” | 宋 苏舜钦 等《荐福塔联句》:“踊甓皇都壮,盘基~雄。”
【穹祇】 qióng qí 指天地。 宋 陆游 《谢明堂赦表》:“德协~,春回海县。” |《剪灯余话·贾云华还魂记》:“缅想~叶相,茵鼎善调,喜溢门阑,福臻闺阃。”
【天工开物】 tiān gōng kāi wù ①意为自然的力量开创了万物。②中国明代科学技术名著。宋应星著。十八卷,分三编。详尽记录了明代中期到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状况,并附有大量生动翔实的插图。上编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,养蚕,缫丝,染料,食品加工,制盐,制糖等;中编包括制造砖瓦、陶瓷、钢铁器具,建造舟车,采炼石灰、煤炭、燔石、硫黄,榨油,制烛,造纸等;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,兵器、火药、朱墨、颜料、曲药的制造,珠玉采琢等。
【天人合一】 tiān rén hé yī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。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,不可分割。强调天道与人道、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。真正做到天人合一,乃是一种极高的境界: 中医讲究~,治疗疾病要因时制宜,可见天气对人体是有影响的。 | 画家把人物和景色水乳交融结合为一体,充分显现了~的精神。
【天人之际】 tiān rén zhī jì 际:交际,关系。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。 在这里,一群民族文化的有志之士们曾经怀着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的古训,博文约礼,出入经史,关怀于~,叩问于古今之变。
【九垓八埏】 jiǔ gāi bā yán 垓:通“陔”,重,层;九垓:即九重天,天之极高处;埏:边际;八埏:指边际远之地。指天地的终极之处,即天涯海角。
【鸿蒙初辟】 hóng méng chū pì 鸿蒙: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。开天辟地。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正是:鸿蒙初辟原无姓,打破顽空须悟空。”|在鸿蒙初辟之时,原始人身上便有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流露。
【冥昭瞢暗】 míng zhāo méng àn 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。冥:昏暗;不明。昭:光明;明亮。瞢:晦暗不明。瞢暗:谓昼夜未分,混沌不明的样子。战国·屈原《天问》:“~,谁能极之?”|现代·鲁迅·《坟·人之历史》:“中国古说,谓盘古辟地,女娲死而遗骸为天地,则上下未形,人类已现,~,安所措足乎?”|这场沙尘暴铺天盖日地袭来,整个城市~,人们都不敢出门了。
【天造草昧】 tiān zào cǎo mèi 指天地之始,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。也可指某事物的草创之时。天造:谓天之创始。草昧: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;蒙昧。东汉·班固·《幽通赋》:“~,立性命兮。”|唐·杨炯·《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》:“~,王业艰难,周师才至于太原,胡兵遂入于离石”|南朝·沈约·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夫~,树之司牧,所以陶钧三极,统天施化。”|近代·章炳麟·《革命道德说》:“~,壮士乌集,纪律未申,符籍未著。”
【至大无外】 zhì dà wú wài 至:极。指天地极大,包罗万象,在天地之外一无所有:《庄子·天下》:“至大无外,谓之大一。”|他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至大无外,涉及各个领域。
【昼阴夜阳】 zhòu yīn yè yáng 形容天道反常,将有灾异: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月犯执法,彗孛仍见,昼阴夜阳,雾气交侵。”|近来昼阴夜阳,怕是有灾难降临,我们还是多加防备吧。
注意:欢迎转载。转载时,请注明作者和本网站(含网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