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、生子当如孙仲谋
年少便怀光宗梦,命断野林难为雄。
还葬曲阿作家乡,幸有虎子再雄风。
孙坚一死,八方震惊。
北方枭雄诸如曹操、刘备,既为失去一位英雄而惋惜,又为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欣喜。
袁术得到丧报,号啕大哭:
“天杀我也,文台一去,我失肱股,如何是好?”
看上去,十分悲伤,万分痛惜。只是,检视他对孙坚一贯的态度,叫人难辨真假。
倒是刘表大喜过望。
此君一直憋屈,被孙坚揪着不放,日子着实难挨。本以为胜战无望,不想冷门突爆,江东豪横遭遇无名小卒,居然命丧野林,实在是可喜可贺!且现在尸首我据,主动权在我,恐怕他孙坚属下部队,再不敢轻举妄动与我敌对了。
于是酒肉欢庆,犒赏黄祖等部属。
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!
要说悲愁,当然莫过于孙坚留在曲阿的妻儿老小。
何止是悲苦,简直是晴天霹雳,家门崩塌啊!
孙钟死后,孙坚就是孙家迁居在曲阿的尊长老大,况且威望日著。现在老大没了,天塌了,主心骨断了,众人能不悲天愁地,惶惶难以终日。
幸有吴景一干父老,毕竞阅历深厚,见过世面经过大事,劝慰众人,应急处置。
吴夫人虽女流之辈,临难时分,倒有几分刚强和镇定。
她压下悲痛和惊恐,召集孙坚长幼及众位近将,对孙策兄弟和众人说,
“现在不能一味悲痛害怕,当务之急是找回文台遗体。
一来人死入土为安,不能让文台客死他乡,灵魂漂泊。二来刘表可恨,此贼必灭。不能让文台久据他手,成为要挟吓阻我们的工具,不知诸位有何策应?”
孙坚年近四十,长子孙策十九,次子孙权虚十,其他子女更是年幼无知。遇到这样的难题,一般人家必然崩溃了。
然而虎父无犬子,孙家一门非等闭之辈。
长兄为父。孙策从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,受教最多。父亲的感染,加上刀光剑影的沙场磨练,在鲜血和战鼓中成长起来的孙策现在已是英气逼人,豪气冲天。
长期追随父亲出生入死,父子情深,孙策丧父最痛,寻父最切。听了家母的话,孙策倍感压力。
作为长子,找回父亲遗体,维护老孙家尊严,接班当家刻不容缓,这些自然是孙策的责任与使命。
孙策第一时间点将排兵,对天发誓:
“吾父不回,刘贼不灭,策,枉为人子,誓不为人。”
火力全开,坚决找刘表拼命,夺回父亲尸首。
众属也是悲愤交集,摩拳擦掌,要跟孙策伐刘报仇。悲痛和仇恨迭加,刀枪见血再自然不过了。
吴景、吴夫人虽然悲愤,总觉得过于匆忙,但一时也无他策,只得默许,用心协助孙策备战。
整装待发之时,小小孙权虽稚气未脱,却突然站出来,对吴夫人、兄长和众长辈说:
“各位大人,现在刘表锐气旺盛,休整得兵强马壮,风头十足。如果现在去拼,父亲大部分兵力都在袁术那里,凭我们现在微薄的力量,光有勇气,只怕凶多吉少,不但抢不回父亲,只恐怕兄长此去也九死一生。”
众人一听觉得十分在理,连声称赞,同时又十分惊奇。想不到孙权小小年纪,居然在这么大事面前如此冷静,且把当前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,简单明了。
只是当下该怎么办呢?
孙策听了弟弟的分析,也冷静了许多:
“是啊,现在不能逞一时之勇,强拼不行还得用谋。”又想,
“我个人不惧一死,可江东曲阿父老,幼弟小妹如何是好。”
孙策说:
“既然强取不行,我作为长子,委曲求全,去找刘表谈判,请他放回父亲遗体,应该可以吧?”
孙权却说:
“哥哥,这也不行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父亲不在了,袁术远在他地,对刘表鞭长莫及,不成威胁。刘表现在最忌惮的是你,你对他的威胁最大,仇恨最深。你现在找他谈判岂不是与虎谋皮,只能是羊入虎口,肉包子打狗。”
众位听听,小孙权十岁幼龄,这些说词,这些道道,怪不得将来称王道帝。
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众人犯难,孙策更难了:
“伐刘未胜父身亡,袁术虽表面悲戚慰问,心里肯定不满父亲半途而废。关健是,如果连父亲遗体不能追回来,孝道何在?父亲一房儿女脸面何在?老孙家的威风何在?更别说圆老祖父的白鹤山之梦了。”
愁闷之时,还是孙权稚气朗声说:
“我去谈判!”
众人又吃一惊,十岁稚子了无兵戈之勇,虽聪慧过人,刘表却也不是可以随便忽悠之人,你去谈,怎么谈?不是闹着玩吧,但看孙权神情,又是认真的。
知儿莫若母。
吴夫人平时除了言传身教外,常请曲阿名士,舅父吴景等人教导孙权,教他帮父兄分析形势,了解对手。现在小孙权这么一说,吴夫人己心中有数,凭她对孙权的了解,觉得孙权己胸有成竹,行之肯定有效。便说:
“吾儿好样的,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。”
“好的!”孙权说:
“据我所知,刘表虽然残暴,但是一大孝子。我此去一味悲戚买惨,哭父叫天,以孝道必能打动他动心。”
又转对孙策说,
“哥哥在外买惨示弱,暗地里准备兵马,让他放下戒心,我们内外用心发力,定能要回父亲,到时再杀刘贼也不迟。”
众人听了啧啧称赞,吴夫人再三点头。
孙策既难过又高兴。
难过的是这样的大事,为兄无能为力,倒要叫年幼老弟冒险操办,实在于心不忍。
高兴的是,小弟虽然年幼,看事精准,办事有方,此去把握很大,今后这个弟弟能成大气候。
既然大家同意,事不宜迟。当即细细商量,决定迅速派堂兄孙贲等人陪孙权前往刘表军营,谈判赎父。
话说孙权一行马不停蹄,不日来到刘表军营门外。孙权不等禀报通知,扑通一声跪在门槛外,泪涕交加,悲声呼喊:
“刘叔叔,我要父亲,求叔叔可怜!”
刘表坐在中堂,忽听卫兵来报,说营门外孙坚幼儿孙权前来迎父,心里不由软了一下。他自幼丧父,全靠老母苦苦抚养,丧父之痛特别深切。
刘表本来想,孙坚一灭,他那个厉害儿子孙策必来拼命,自已可以据其父尸身,要挟其不得妄动。如果来软的,上门求我,刚好送上门来,一杀了之。他父子一死,我刘表不说高枕无忧,至少少了强劲对手。
哈哈,刘表所想果真如孙权所猜。
现在孙权小儿单身上门,倒确实出乎意料之外。
孙权被宣进帐,又扑通跪在案前,小小弱弱,哭哭啼啼,呼号父亲,显得十分哀通可怜。当年刘表丧父亦同此景,触景生情,刘表更生恻隐之心。
刘表手下将领对孙权知之甚少,见孙权幼童一个,既好笑又好气,小子胆子真不小,居然敢独闯营帐,真是年幼无知。众将一个一个装逼得凶神恶煞,冷眼相加,根本不把孙权当回事,只想吓吓他,逗逗小孩玩呢。
孙权知道他们在吓唬自己,并不害怕。但他有心计,依然装得怕得要命的样子,唏哭不已,不断地哭喊:
“刘叔叔,刘叔叔,我要父亲。”
刘表被哭喊所动,问道:
你哥咋不来呢,他不是很厉害吗?”
孙权哭哭噎噎地说:
“我哥他不敢来,叔你很厉害,父亲都打不过你,哥今后不敢再与你为敌了。”说罢又放声大哭。
事己至此,刘表也觉无趣:
“两军对仗,拿死人要挟,算什么本事呢?我刘表也是一世英名,不要被这事坏了名声,遭世人耻笑。
再说人家妻儿一堆,都是无辜之人,上门寻父,入土为安,是人之常情啊!
罢了,还其父归去,了却他们心愿吧。”
刘表随即扶起孙权,叫手下帮助整理好孙坚遗体,厚棺殓之,送出帐外。
孙权一行人护着父亲灵杦,马不停蹄回奔曲阿。
也只能到曲阿去啊,富春老家现在还在对手控制之下,明显回不去,况且祖父孙钟己葬曲阿白鹤山多年,曲阿白鹤山应该算是孙家祖坟了。
孙坚虽长期在下邳当道,人缘很好,威望也高。但下邳毕竟不是祖宗地,也去不得,落叶不归根不合适啊。
孙家虽然是迁居曲阿,曲阿却给予了很多的滋养和护佑,不是家乡胜于故乡啊。
孙坚还葬曲阿,成了必然选择。
孙坚陵址,选在其父坟东方约二里地一处平地。地势低于孙钟墓,取父尊子顺之意。两陵一眼相望,如父子对视。墓东有乌龙河缠绕在侧,寓意吉祥。平地堆黄土筑一大坟,高十多米,周长百米,挖护沟环绕一圈,以“高陵”名之。
按照当时丧俗,棺材应该头北尾南,孙策坚持说:
“父亲北定中原,壮志未酬,死不眠目,应该让他头南脚北,眼盯北方,脚奔中原,以慰其志。”
大家深为理解,于是照孙策之意,安葬了孙坚。并将墓道设在西北面,用汉砖铺就,一直延伸至远方。
此种葬法一破当时风俗,确实悲壮感人。
听闻孙坚遇难一事,孙坚好友鲁肃诸人,孙策少年兄弟周瑜等都赶了过来。
这两人都是仗义英雄。不但好生安抚孙坚家人,和张昭等孙坚亲将一起商量料理孙坚后事。
难能可贵的是,从此之后,一直留下来出谋划策,征战沙场,鞠躬尽瘁,为孙氏的东吴江山立下汗马功劳!
一代豪杰命丧野林,归葬曲阿,就此盖棺定论,个人命运就此了断。
然后老孙家自古不凡,孙策孙权两兄弟一伯符一仲谋,子承父业,白鹤冲天,搅得周天寒彻。
一个小霸王旋风江东,一个亲射虎,看孙郎,真是千载谁堪伯仲间!
注意:欢迎转载。转载时,请注明作者和本网站(含网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