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挥师讨董斩华雄
董卓持强乱汉庭,八方烽火群雄兴。
都说关羽斩华雄,确是文台勇破虏。
中平六年的一天。
孙坚正在营帐中与人议事,忽有曲阿吴景派人报丧,说父亲忽然染病身亡。孙坚惊悲,当即点一队亲兵,率孙策等一行人,连夜急奔曲阿。
孙钟这几年在白鹤山种瓜,有精神寄托,有亲友善待,倒也逍遥自在。不想一觉不醒,无病无痛,走得平静安详。
人死不能复生,尽管孙坚悲痛至极,却也无力回天。
前几次回来,父亲每每跟他说起白鹤山之梦,都那么开心与憧憬,自然也给孙坚以感染和激励。现在,孙坚也对此梦坚信不疑,他相信这个吉梦,相信曲阿有王气,相信曲阿白鹤山是个吉祥之地。
他决定按照神仙所示,将父亲葬于白鹤山瓜地边。他愿意完成神仙的指示,更愿意满足父亲的心愿。
现在全家寄居吴家,不能在他家设坛建庙。为了今后有祭拜之地,孙坚请工匠在白鹤山建起三仙庙,将瓜棚改为孙钟祭寺以示纪念。那口灌瓜的土井也用砖石垒起,井圈刻上“灌瓜井”三字,算是保持原貌,留个念想,今后也能睹物思人。
此地,也就算作孙坚一族迁居曲阿的祖坟山了,建筑有些规律,也有一点堂皇,自是应当如此。
三仙庙,建在白鹤山顶上。顶用汉瓦,土黄颜色,阳光下也有几丝金色。墙用秦砖,灰黑肃静,很是庄严。庙堂供三只童面白鹤,仙风道骨。有孙钟当年神梦故事作画,裱贴于左右墙壁。
孙钟寺在坡下边孙钟墓前,寺前有灌瓜井。孙钟寺同三仙庙风格,只是规模小些,内供孙钟牌位。孙武等世系老祖宗也设位列供。
孙坚把父亲的丧事办得隆重而张扬,他有自己的考虑:一来现今自已风生水起,感恩先人积德护佑,隆重办丧,以彰先辈恩荣。二来建好三仙庙,以此张扬自己有通神之能,不是等闲之辈,相当于为自己造造声势,打个广告。
办完父亲丧事,孙坚打算放下公务、战事,专心居家守孝一阵子。
不想,乱世多变,汉灵帝突然驾崩。
本来世道就乱,帝崩更甚。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同归于尽。董卓废少帝刘辩,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,掌握朝中大权,在京城横行跋扈,恣意妄为。
孙坚闻知,拊膺长叹:
“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,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!”
当今天下诸多州郡,纷纷兴兵讨伐董卓。孙坚恨董卓已久,自然成了反董之先锋。
孙坚放弃守孝,迅速起兵。不久,便做了两件大事。
兵到荆州,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;兵到南阳,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。
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、桂阳。因为孙坚是武官,所以,他在言谈中,常常流露轻蔑之意。对此,孙坚早就心存不满。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。这次举兵讨伐董卓,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。曹寅害怕被杀,便假冒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,下达给孙坚,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,命令孙坚将他处死。
孙坚领受檄文,立即起兵前往。
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,登楼观望,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。
孙坚的前部回答:
“我们长久奔波在外,劳苦不堪,所得的赏赐,还不够做衣服呢。这次来,不过是想请您开恩,再赏些财物。”
王睿信以为真,说道:
“这有何难,我做刺史的,难道还会吝啬吗?”
当下传令,打开库藏,让兵士们自己进去,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。等到来兵涌到楼下,王睿才发现了孙坚,大惊,忙问:
“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,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?”
孙坚回答:“奉案行使者檄文,特来取你的首级。”
王睿又问:“我犯了什么罪?”
孙坚回答:“在下我也不知道!你自知自明。”
王睿久闻孙坚厉害,自知走投无路,只得刮金吞之而死。
孙坚逼杀王睿之后,引军到达南阳。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,请他供应军粮。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,袁术也已上表,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。
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。手下人说:
“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,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。”
张咨认为言之有理,于是,对孙坚不加理睬。
孙坚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,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。孙坚设宴款待,酒酣,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:
“前有文书,传给南阳太守,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,军用钱粮尚未备足,请将他逮捕,交付主簿问个明白。”
张咨见势头不好,想要离去。但四周已布满士兵,根本无路可走。一会儿工夫,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:
“队伍无粮停进,请将张咨军法从事”。
孙坚点头,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。
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,从此,孙坚的部队想要什么,就有什么,谁也不敢阻拦。
不久,孙坚率兵前进,到达鲁阳,与袁术相见。袁术大喜,当即决定和孙坚联手,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,兼领豫州刺史。
于是,孙坚就在鲁阳(今河南鲁山)休整部队,厉兵秣马,准备进军讨伐董卓。出发前,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。
为此,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,设帐饮酒,给公仇称送行。
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,派东郡太守胡轸,引兵赴鲁阳迎战。
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,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。
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,不得妄动,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。敌人的骑兵越来越近,部属多次催促,孙坚这才慢慢起身离开席位,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。
情势危险,部属埋怨孙坚入城行动迟疑,差点落入敌手,孙坚对部将们说:
“坚,所以不即起者,恐兵相蹈藉,诸君不得入耳。”
诸将闻言,知主将爱兵深切,宁可自己直面风险,也不让兵将遇险,深为感动。
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,纪律严明,斗志旺盛,怕自己不是对手,不敢轻易攻城,犹豫再三,还是撤兵离去。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,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。
稍后辗转攻打洛阳。不料被徐荣包围,全军溃败,孙坚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。
孙坚平日常戴一顶赤头巾帽,仓促突围时,由于形势紧张,情状狼狈,只好脱下此帽,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,吸引敌人。董卓骑兵以为是孙坚,纷纷前来追逐,孙坚这才有机会从小道逃出重围。
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狈不堪,几乎无路可走。还好,他急情之中心生一计,跳下马来,把赤巾帽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,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。
董卓的骑兵远远见到,以为孙坚在此,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,走到跟前,发现哪有什么孙坚,只是个烧柱而已,这才撤兵离去。
孙坚遭此大败,几乎丧生。
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。遭此劫难,他更相信自己有神相助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槛。他一路收集散兵游勇,进占太谷阳人(今临县西),严加戒备,修养调整,准备伺机再战,以雪耻辱。
董卓听说孙坚进占阳人,立即派胡轸为大都护、吕布为骑督,带五千人马,前往迎击。
胡轸抢功性急,出兵时预先扬言:
“这次去,定斩孙坚,扬我军威!”
诸将听他这样说话,心中不以为然。因为胡轸为人十分差劲,早就没什么威信了。且其好大喜功,几无什么功绩,只是凭和董卓裙带关系才上位将军。
胡轸的部队行到广城,离阳人城还有几十里。天已经很晚了,士马劳累,十分需要驻军休息。而董卓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,也要求胡轸在广成住宿,秣马厉兵,养精蓄锐,然后再乘夜进兵,天明时分攻城,击败孙坚。
诸将都嫌忌胡轸,想败坏他的大事,不想让他成功。
于是,吕布等人便说:
“阳人城中敌兵已经开始逃跑,应当日即攻城。否则,就没有机会了。”
胡轸听信,便率军连夜进发。到阳人城下,哪知城高门固,城中守备又十分严密,强攻没有胜算,偷袭不可能成功。胡轸本无攻城夺池真本事,见此情景,傻眼了。
这时,军队饥渴困顿,士气低落。加上是在夜间,没有堑壕工事防御,将士提心吊胆。
将士们好不容易解甲休息,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,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。军众黑夜中不明真假,扰乱奔逃,弃盔甲,失鞍马,不攻自乱,十分狼狈。
孙坚果真乘势出城追击。
胡轸全军溃败,只有部下华雄坚勇不退,孙坚部将几次出战,都被华雄阻退。
孙坚豪气昂扬,对部下说:
“让我来吧,今天必须让他人头落地。”
众将极力劝阻,说华雄此人凶猛,不能与他硬拼。再劝无效,便搬出曲阿封缸酒,为其壮行,孙坚说:
“不忙,酒先温上,待我斩了此贼再喝不迟。”
说罢挥戈策马,直冲华雄。
华雄刚刚与孙坚部将战了几回,虽然刚勇,毕竟人非钢铁,已有几分吃力,现在看孙坚劲奔而来,便有些吃惊。
孙坚何人?华雄早有耳闻,那可是一个勇气过人,战力冠群的主!华雄迟疑之际,孙坚已风旋而至,手起刀落。
华雄匆忙抵抗,也许是轮战吃力,或许是心神不定,刀光一闪之后,华雄血喷而起,人头坠地。华雄部属看得目眩口呆,本来就无心应战,现在主将被杀,更是心寒,回过神来,顿作鸟兽之散,潮水一般退去。
孙坚这边,众人美酒尚末温好,华雄滴血首级己掷于炉前,众人欢声腾起。
这个场景,列位在三国演义中都看到,那是关羽温酒斩华雄,但不是事实。罗贯中出于保正统褒刘备的目的,把孙坚温酒斩华雄的事迹借给了关羽,美化了英雄。
注意:欢迎转载。转载时,请注明作者和本网站(含网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