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28日发表于上海
“兄弟”是美好的词。它能让人想起兄友弟恭和兄弟娱乐的场景;也会想起在战乱或灾难面前,骨肉分离相互思念的场景;同样能想起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、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场景;当然也会想起曹丕和曹植“煮豆燃萁”和“兄弟阋墙“这些兄弟难堪的场景。
让我们欣赏下列诗词,玩味各种兄弟之情。
1、唐▪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本诗无需翻译,几乎人人会背。它写出了往年节日兄弟们结伴登高、登顶插萸、娱乐欢快的兄弟情深的场面,衬托出一人羁旅在异地的无奈和思念。
2、北宋▪黄庭坚《谒金门·示知命弟》
山又水,行尽吴头楚尾。兄弟灯前家万里,相看如梦寐。
君似成蹊桃李,入我草堂松桂。莫厌岁寒无气味,余生今已矣。
越过一座座山,穿过一条条河,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,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,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,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。你本来才华出众,名实相符,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观赏,而今却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。不要怕寒冬来临,没有了芳香,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,即将自由解放。
兄弟在异乡相见,自是感动,愈加思乡,对弟也充满敬佩之情。
知命:是黄庭坚弟弟黄叔达,知命为其字。
成蹊桃李:谓实至名归,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。
3、唐▪白居易《望月有感》
时难年荒世业空,弟兄羁旅各西东。
田园寥落干戈后,骨肉流离道路中。
吊影分为千里雁,辞根散作九秋蓬。
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
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无存,弟兄漂泊各奔东西。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,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。顾影自怜好像离群的孤雁,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。同看明月,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,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。
因为战乱,五位兄弟分散漂泊,遥望空中明月,不禁思念起漂泊的兄弟,潸然泪下。说这首诗是描写战乱导致兄弟散失飘零而伤感的最佳作品不为过。
吊影:一个人孤身独处,形影相伴,没有伴侣。
九秋蓬: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,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。
4、东晋▪陶渊明《杂诗十二首·其一》
人生无根蒂,飘如陌上尘。
分散逐风转,此已非常身。
落地为兄弟,何必骨肉亲。
得欢当作乐,斗酒聚比邻。
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
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
人生在世没有根蒂,飘泊如路上的尘土。生命随风飘转,此生历尽了艰难,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。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,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?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,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。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,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。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,光阴流逝,岁不待我。
“落地为兄弟,何必骨肉亲”,这是何等的境界!陶渊明对兄弟的定义是何等高远,让多数世人望尘莫及。与此相似的就是“四海皆兄弟,谁为行路人。”
5、唐▪李白《箜篌谣》
攀天莫登龙,走山莫骑虎。
贵贱结交心不移,唯有严陵及光武。
周公称大圣,管蔡宁相容。
汉谣一斗粟,不与淮南舂。
兄弟尚路人,吾心安所从。
他人方寸间,山海几千重。
轻言托朋友,对面九疑峰。
开花必早落,桃李不如松。
管鲍久已死,何人继其踪。
要想升天飞仙,千万不要骑龙,要想游历河川,千万不能骑着老虎。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,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。可惜周公执政时是如此的贤明,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,不能相容呢?汉代歌谣中说“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舂。”汉文帝却容不下淮南王,将他流放。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,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?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,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、千重海。和他们相交时,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,让人分不清真假,茫然找不到边际。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,必然会早早凋谢,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,但不如松柏坚贞和能四季常青,朋友也是一样。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,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,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。
估计本诗是李白在非常不如意的时光所作。往往兄弟情深,但很多时候因为钱财、权力、女人甚至很小的事也会兄弟反目,让人会有”兄弟尚路人,吾心安所从“凄凉感受。朋友会称兄道弟,但是交友更要谨慎,因为像管仲和鲍叔牙这样真挚情感的朋友太少了。社会无奈和凄凉,现代社会有多少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。
箜篌:kōng hóu,古代弦乐器,分卧式、竖式两种,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,最少的五根弦,最多的二十五根弦。
管蔡:管叔和蔡叔,是周武王的弟弟。
“汉谣”两句:语出自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: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。”讲的是汉文 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。
九疑峰:山名。在湖南宁远县南。其山九谷皆相似,故称“九疑”。
管鲍: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。
注意:本文归作者所有,未经作者允许,不得转载
注意:欢迎转载。转载时,请注明作者和本网站(含网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