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鹤山——三国东吴之崛起(二十一)

孙勇先 1年前 发表于 江苏 ⋅ 320 阅读

二十、孙郎射虎又伏将

二一、废曲阿名复云阳

百业中兴赖兵粮,孙权屯田千古赞。
不负风水桑梓地,曲阿复名是云阳。

人事调整到位,江东政权紧紧掌控手中。现在,孙权可以放手解决其他烦恼之事了。

首先,他要屯田蓄粮,解决军粮不足、国库空虚问题。

这个年轻人主,处理军国要务,不但沉稳老道,而且很有思想,善于创新。

自古以来,皇粮军食主要都是从民间征收。太平年间,收成尚好,倒也相安无事,倘若连年征战或灾变之年,则百姓雪上加霜,官府火烧眉毛。

一日,孙权夜读西汉大儒赵充国《屯垦策》,深受启发,孙权灵机一动,由军队平战结合,战时打仗,平时屯田垦荒种粮,岂不是上好应对之策?

这一创举,一来减轻了民间的粮赋税收,使民休养生息。二来增强了将士保家卫粮的责任使命。

孙权知人善任,把这一开天辟地以来的创新之事,交由张昭、吴景负责。

孙权与张昭,吴景商议:

“江东收复仓促,征战多年,连年不定。仓库不足,军粮不够,吾忧矣。”

权问:“公有何策?”

这小子高明之处在此,明明胸有成竹,就不直说。既显得谦虚平易近人,又能探查民意,不致决策违情,被动失尊。

张昭回道:

“情势确实。只是民间多年休养生息不够,再征也难。”

吴景点头,道:

“确如此,曲阿尤甚,多年支军,亏虚更多。”

又说,“民生不定,抛荒也多。青壮年少缺,无力耕种唉!”主要意思是缺劳力。

张昭迟疑一下道:

“军队倒是青壮年多,也是农家出身,耕种有术。只是养兵应敌,不好妄动。”

说罢,拿眼晴试看孙权。

“有何不可!”

孙权就等这张、吴这个意见,见张昭话己至此,孙权按捺不住,将自己的思谋和盘托出。

惊喜。三人为这个重大决策的不谋而合而惊喜,更为自古以来未有的创举而兴奋。

许多历史时期,关键转折和重要的文明发现,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步之遥,并不太难,只是由于受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,人们往往想不到或是能力不及办不到。

能想到的,便是智者。想到而且能办成的堪为伟人。

现在是一个伟人,两个智者合谋操作了一件新鲜事,一件前无古人,后人可范的事,必然事半功倍。

这件事的促成,为本来外强中干的江东政权强身健体,起到了重要作用,更为孙权集团厉兵秣马,进而抗衡中原,东吴立国称帝,注入了雄厚的资本。

势在必行,趁热打铁,撸起袖子,说干就干。

从孙权三人谋划之日起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张昭、吴景构思了详细屯田养兵方案。

孙权向全体军民颁布了号令,江东凡能受令地区,应令而行。

实施这项号令的主体是军队。经过近期的军队整编改革,部队现在指挥畅通,结构精干、士气涨鼓,令行禁止没有问题。

兼顾屯田打粮和平乱抗敌的双重任务,将部队按建制,从上到下一分为二。一半将士,由张昭吴景负责屯田牧马,另一半,由周瑜吕蒙负责操训应战。一年轮换,大战合力。屯田的部队仍按军队建制关系,实行军事化管理,做到放戈能耕作,挥戈能征战。

江东被控区域普遍实施号令,但各地形貌不同,宜屯速垦各有情势。孙权号令之中,很有因地制宜,区别施策的要义。

这个号令主要意见,在曲阿地区得到示范体现。

孙权自小在曲阿受教就学,熟悉曲阿风情民心,亲见亲历曲阿对父兄及自己事业的恩泽和支持。

从祖父孙钟起,老孙家受曲阿泽惠太多了。父兄在世时,多个场合都深情地说,曲阿是养我恩我的故乡啊。

孙权对曲阿的感情更深,感受更切!故而在商讨屯田细则时,孙权说:

   “曲阿厚泽吾三代,人力财物付出甚多,税赋过重。

    此番曲阿屯田,当用力最多,垦荒屯田最广,惠民最著。

    曲阿屯田,应为全域之楷模。”

开屯仪式那天,孙权为表示自己重视曲阿屯田之心迹,当着曲阿父老之面,亲自受田,将为自己驾车的八牛改耕。

郑重发布,不准农忙时征民徭役,不准擅自征民粮食,不准任意毁民田产的“三不”命令。

足其爱曲阿之情深,感民恩之情切。

 张昭等知主公之心,着实也把曲阿屯兵牧马做得有声有色。

曲阿境域东南方向,地势平缓,河塘丰多。军队帮民整理田亩、竣修河塘,助民生产。少量荒地,军队垦整变田,收为军垦。

西北方面,丘岗地多荒芜。以军营埤城为中心,西至曲阿大泊岸边,东至长江边岸开垦了仁信牧场,胡桥、建山田区。

曲阿城以西,是孙家祖坟之地,理所当然,也是孙权眼里的风水宝地。

部队开垦白鹤山以南,十里牌到神亭岭之间的广大荒地。

而大泊西岸经过高陵、白鹤山北片,直至高甸,西周大墓狮子墩之间的高岗缓坡地,再往西为长山山区、不宜耕种。此地长约二十里,宽三四里不等,连片垦理为高甸牧场。在白鹤山附近建马村驻军点,在西端狮子墩下,设甸头村驻军训练。

孙权每每策马在这块草甸牧场,常常胸有豪气冲顶。

大泊练塘里,时常有周瑜练兵时响亮的口号;父兄的高头大坟,像深隧的眼睛时刻注视着自己;西端雄伟大墓狮子墩,威严地卧在平野之上,王者一样风范,使弱者寒颤,使强者热血。

说起这狮子墩,孙权一直敬畏而神往。

此墩传说是西周王室大墓,虽名叫墩,实则壮观如山,在开阔平野之上,用巨量黄土人工筑起,名符其实一个趴卧的雄狮。

高昂而硕大的头颅仰起四五十米,头颅前,斜坡一样的墓道两侧是宽厚的平台,是雄狮两只健硕的前肢。三百多米的弧线的腰身之后,隆起山包一样的臀部,向西紧连着一条长长的土丘,是狮子甩出去俏皮的尾巴。

整个墓墩占地百二余亩,四周有东西城河环绕。墩东北方向有一长满绿松的小土墩,似狮子喜爱的绣球。

一直以来,关于狮子有着神秘的传说,尊贵而吉祥。孙权敬神信佛,在方圆百里的平野之上,矗立起这么一座唯我独尊的西周王墓,孙权自然敬畏有加,十分看重此地的风水宝地。

他命人清退墩上流民私建棚屋,整理墓形及周侧河道,布告周邻不得破坏,只设一哨所观查保护,派孙族亲信在新设的墩下甸头村驻守营建,以期将来堪有大用。

 

转眼到第二年的秋收季节。       

这年风调雨顺,江东地区无涝不旱,农田及许多军垦之地长势良好,丰收在望。

这天下午,孙权又和往常一样,与吕蒙在曲阿西高甸牧场,奔驰操练。

今天孙权心情大好,只因上午听张昭汇报,各地农收和军垦情况,都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。尤其现在见牧场青绿一片,生动勃勃,周边农田泛泛、金色现眼,更添许多愉悦。

驰骋一番,汗湿衣衫。孙权一行缓马休息,任骑自在行走。

不知不觉间,坐骑竟来到白鹤山前。

此时太阳西沉,白鹤山前长沟,白水盈盈。夕阳折射出粼粼波光,夺目却并不耀眼,像炯炯目光与人对视。白鹤山上,三仙庙肃穆无声,秦砖汉瓦却透出古旧而神秘的色彩。

孙权忽然有了异样的感觉,他又一次想到了祖父,想到了那个传了三代的仙梦。现在,这个帝王之梦正在一步步迈进现实。

现实的呈现,使他从童年时期就受到鼓舞,今天更是如此!

然而,面对祖父的坟茔,他忽然又心生一丝悲哀,这种悲哀,从愉悦的缝隙冒出来,来得突然而猛烈。

这是对曲阿这个名称的突然哀痛。

曲阿,原名云阳,白云飘遥,艳阳高熠,多美的名字。

这个自古有王气的地方,这个孕育了多少圣贤,惠民物华之地,这个恩泽了老孙家几代人,使江东政权渐入佳境的发祥之地,竟因为秦始皇的狭獈之见,背负了“曲阿”这个不祥的名字百年之久,太叫人难过了。

云阳,当初这个地名太好了。

云中日出,气象万千,满满的诗情画意!

不行!曲阿之名必改!

恢复曲阿之名为云阳,让云阳王气勃发,惠我故乡千秋伟业,惠我孙氏子孙万代。

年轻的孙权勇强气盛,却又才华倾泻;突发奇想,却能招招得力,步步奇效。

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,孙权发布号令,复曲阿之名为云阳,既是对祖辈遗梦的告慰,更是对今天步步雄强江东的庆贺。

有改名辞为证,

云阳名吉,始自秦前。

今改曲阿名云阳,以释宝地天势,佑吾昌盛。

综观之,孙权的屯田分为军屯、民屯两种。采用军中编制,设置典农校尉、典民都尉、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。屯田兵且耕且战,屯田户只种田,免除役事。

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,扩大屯田面积,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,用于耕地。他还身先士卒,亲自耕田,“与众均等其劳”,这些作法大大鼓励了士、农的情绪。

后来,他在建业开凿东渠,宽五丈深八尺,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。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,通往云阳。这些水利工程,既便于内河航运,又可供灌溉农田。

随着屯田效益的不断凸显,孙权将屯田备战事业作了充分的拓展。

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,孙权大力发展造船业。

他设置官员,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。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,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。

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,为了扩大势力,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。公元230年,孙权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土万人,浮海求夷州、亶洲。吴军达夷州(即今台湾岛),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。

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,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、林邑建立了友好关系。以后,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,与印度建立了联系。


全部评论: 0

    我有话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