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鹤山——三国东吴之崛起(十二)

孙勇先 1年前 发表于 江苏 ⋅ 271 阅读

白鹤山——三国东吴之崛起(十一)

十二、总角之交娶二乔

有幸识得桃花面,春风得意堪当骄。
自古英难配美人,总角之交娶二乔。

       自父亲孙坚遇刺到现在,近两年的时间里,幸无大的战事,日子过的轻松愉快。

       袁术也不知在忙什么,好久没有信息,也没有命令指示,几次派人传信,也是鸡毛葱皮,不痛不痒,孙策知道他还是不放心自己,不时传信试探,因此,笑而置之。

       小股骚乱袭扰之战,黄盖等老将轻松处之,逸逸当当,孙策几无受到什么干扰。

       现在,不但成功渡过危机,且上下同心、和谐协调,军力大增、粮草不缺,真是顺风顺水,盛世光景啊。

       周瑜练兵曲阿大泊,得心应手。将士用力,更是如虎添翼。丧父之痛虽在丁忧之期,每每袭上心头,使孙策痛惜不已。而眼前的大好景象,又常常孙策喜欢不已,如沐春风。

       生者的坚强与发达,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现在的局面,正是孙策坚持这个初衷的良好结局。

       伯符从小习武,习惯了征战响鼓号角,金戈铁马。

       太平日子使他难受,手脚不动心不踏实,枪戈不舞时有恐慌。跟周瑜练兵受训之余尚不过瘾,时常率一队亲兵驰骋田野,跃马挥戈,豪气干云。

       曲阿练塘南边是一大片平缓之地。南北三四里宽窄不等,东接曲阿边城,向西延至当年孙钟种瓜之地白鹤山,长约二十里。这就是孙策的演兵场。

       由于地势低缓,每当雨季,上游长山地区洪水下泄,练塘暴涨,湖水大量外溢至此。农人知道水患厉害,耕作治理能力有限,几乎无人选此播种,故而此地长久摞荒,除却杂草从生,别无长物。

       然而,天无不势、地无不利。因事而用,变废为宝。

       孙策大举练兵,此地成了他的风水宝地,练兵训马的校场。每每驰骋,旌旗飘飘,马蹄奋腾,刀光闪闪,气势如虹。

       挥汗之际,孙策几番感慨道:

       “曲阿善哉,惠我三代,曲阿是我家乡啊。”

       然而,曲阿之恩惠老孙家何止于此,有桩美事又将开始。

       这个仲夏的午后,孙策从练塘巡视操练之后,兴致浓烈正酣,又与一队亲兵在荒原上演练冲阵战法。

       也许是十分得意,人欢马狂。一不小心战马窜出草地最南边界,跃上了一方打谷场。

       此打谷场,乃附近三桥村大户人家乔家所有。

       三桥村是曲阿西郊大村,百十户人家,因为靠近练塘,怕洪水漫村,早先村民挖河沟将村子围起,建三坐木桥与外交通,村庄因桥而名三桥村。

       多年来,村民沿河沟种树,护堤形成绿带。每到春夏,绿树掩映兼花红莺啼,绿野之上,风景独好。

       打谷场上,一红一绿两美女正在翻晒麦子。

       今年风调雨顺,麦子收成很好,金黄的麦子在两娇女耙子下翻浪,麦子欢腾,人也开心,笑声时起。

       老乔家虽是大户,衣食无忧,但祖上艰苦,家风尚勤,代代相传。大乔二乔虽天生丽质,容貌不凡,深受父母恩宠教养。二八之年,适嫁之时,更是美貌懂事,体谅父母耕作持家之苦,也时常和普通人家村姑一样,养蚕播种,常年不缀。

       也许天公作美。

       孙策人欢马跳。战马通人性,一得意,跃过一排冬青灌木,却不料是一方打谷场,不及收腿,踢飞麦子,还差点撞上的,正是乔家二女,着实是坏事一桩。

       乔家二女受此一惊,娇声惊叫,花容失色。本是一门心事翻麦晒场,突然有壮马冲撞而来,任谁都怕。大乔二乔脸色由喜转怒,粉白瞬变粉红,如三月桃花灼灼,骄阳映照之下,却更是好看。

       孙策本非轻狂之人,也知农人收种之不易,现在虽是无意中马踏麦场,使人惊吓,也顿生愧意。又见二女娇好颜貌,不同凡见,更是心中一电,怜爱之情鹊起。

       真是少年英雄忽见妙龄女,谁不衷情,谁不怀春!

       孙策勒马下地,打诺道:

       “在下孙策,不好意思,让二位美人受惊了,在此抱歉。”又道,

       “所损麦子,加倍赔还。不知两位美人贵姓,村里何家?我好上门向尊长赔罪。”

       孙策向来杀敌不眨眼,刚才说完这几句话,却兀自脸红了。奇怪不,也许这就是情爱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大乔怨气正涨,刚想发作开口责备,忽见英武青年立在眼前,一身戎装,打揖作躬,柔声赔礼,不由芳心一动,脸泛红云,怨言秒变娇语。

       她听哾过孙策大名,现今矗在面前,威气凛凛,却又彬彬有礼,一时有点惊乱。

       “将军多礼啦,不打紧的。”

       稍停又道,却是羞涩模样:

       “免贵姓乔,这是妹妹小乔,是村里乔家的,请将军多关照。”

       小乔不语,只是忘记害羞,盯着孙策看。

       孙策听大乔言,观其举止,更加喜欢。只是有亲兵多人在旁,担心失态忘形,接口说道:

       “实在对不起,改日一定上门赔罪。”

       说罢,翻身上马,作潇洒之姿,策马而去。

       把个乔家两个姑娘看得发呆,芳心乱颤。

       其实也就是这么一会儿,孙策有了想法。

       自己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,只是由于战事公务冗繁,母亲几次催促并未放在心上,现在见大乔娇羞可爱,怡眼可心,留下刚才那句上门赔罪的话,是留了伏笔,动了请人上门提亲的心事。

       不仅如此,孙策还闪出一念。

       好兄弟周瑜与自己情同手足,年龄相仿,也未婚配。小乔也是清秀可怜,与周瑜很是般配,若能二人娶了二乔,兄弟又变连襟,岂不更好!

       正所谓天遂人愿,时机对路,有缘人邂逅,一时之念,便可水到渠成,坏事变成好事一桩。

       不久,当孙策把想法说与母亲和舅父,二老欣喜不已,本就催婚多次,现在乖儿自己提出,且又是当地有好声望的乔家姑娘,岂不正合寡意。

       倒是与周瑜结为连襟一说,很出母亲吴夫人意料之外。

       她和哥哥吴景都看出,这两个少年弟兄确实气味相投,情谊不是一般。周瑜父母早亡,周瑜效力孙家用命,孙家做长辈的,也应该为他操点心,不能亏待他。

       吴夫人自觉有些内疚,竟然疏忽了,倒是乖儿孙策有此用心,格局很高。

       吾儿大器啊!

       事不宜迟,在征询周瑜意见后,吴夫人很快请哥哥吴景带两兄弟,择日赴三桥村赔礼提亲。

       这天上午,天气清爽。

       出曲阿西门外,便是平野农田。

       麦收已尽尾声,大部分竖着麦茬的田地,依然泛着麦色的金光。间隔的几方田里,农人扶犁呵牛,耕出黑色浪花,一些蓄水准备育秧的田地里,喜鹊翻飞,鼓噪闹腾。

       吴景一行人,行走田野之上,衣杉飘飘,心旷神怡。

       谈笑间,绿树掩眏之三桥村就在眼前。

       走过三桥东桥,很快来到乔家门前。

       乔家确实是村里大户,门高木粗,三进砖木汉瓦房屋在村里突出显眼。也是巧了,虽事先没有通报,乔家一应老小尽在家中,真是好事错不过。

       听门口有人喧哗,大乔出来探看,一眼看见孙策,腾地脸红,立马回身喊老爹出来相迎。

       老乔也是见过世面之人,不像姑娘这么惊动,不慌不忙走出大门,抬眼刚想开口,目光撞见吴景,大吃一惊。

       老乔认识吴景老爷。

       吴景为孙策父子筹粮时,与许多乡贤大户有交道。

       县老爷上门,非祸即福,今日为何啊?见吴景一干人和颜悦色,乔老爷心定大半,不及细问,满脸笑容请客入室,吩咐二乔姑娘提水泡茶,忙迭不已。

       吴景先是客气一番,稍后便介绍同行人等,说明来意。

       关于赔礼一事,事先听大乔说过,老乔以为是官家客套,没放心上。现在,亲眼所见人在道歉,赔物堆在屋里,知道来者不是虚应,已有几分惊喜。

       自古官家多霸道,今日几位官人诚恳至此,老乔听闻很少,见行动更少,自然是受宠若惊。

       两位姑娘晓礼知事,不便多话,却也不是呆立,时不时低眉偷看帅哥一眼.。

       吴景赔过礼后,很快便为孙策周瑜二人向老乔提亲,意思一说,老乔愣住了。

       老乔不但认识吴景,对两位少帅也有耳闻。

       说是有两少年兄弟,虽不是一家人,却情胜亲人。智勇双全,且英俊威武。只不过天高皇帝远,与自己八杆子打不着,老乔只想两千金找个殷实人家,安稳过日子。

       现在听吴景这么一说,老乔自然是如雷惊耳,大喜过望,如梦似戏。再把眼前两位公子细细一看,果真如传闻一般,英威逼人、一表人才。

       实在是太意外了,老乔着实吃愣,一时不知如何开口应对,显得激动而木讷。

       孙周二人也着实伶俐,反应快得很,相约好似的,同时躬身打诺,齐声说:

       “乔伯在上,万请成全!”

       事己至此,再好不过的美事啊。

       老乔如梦方醒,这么好的两准女婿拜在眼前,官家子弟,有才有貌,主动上门提亲,岂有不应之理。只是过于激动,一时不知说啥是好,傻了一般连说:

       “好、好、好!”

       算是答应了。

       一旁的乔太太听清原委,因喜泪出,连忙抬袖拭之。两位姑娘本就中意,一见父亲许诺,自然脸色娇羞,相视而笑,开心极了,牵手羞脸躲到后屋去了。

       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,况且男女相互心仪,一桩好事,不,是两桩好事,就这么敲定了。

       当年秋月,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。选在中秋节这个美好的一天、孙策周瑜总角之交,迎娶了美女二乔。

       因为孙策大营现在京口,像模像样的官邸尚在建设之中,婚庆大典,设在曲阿城白云街吴景府上。

       孙坚不在,舅父为大。吴景和妹妹吴夫人主持了这场好亊成双的婚礼。

       婚礼有礼有节,欢庆隆重,在曲阿城几乎空前绝后,像一个盛大的节日。

       白云街西端的乔家巷,是孙策把老乔一家迁进城里的选址,这天也张灯结彩,鼓炮阵阵,与白云街声彩呼应,连线成片,从未这样喜庆热闹。

       更重要的是,两俊男同年同日同娶两美女,无论是后人说,“小乔初嫁了,”还是说,“铜雀深深锁二乔”,这桩美事,千年之后,都是美谈佳话。

白鹤山——三国东吴之崛起(十三)


全部评论: 0

    我有话说: